更新時間:2021-05-15 12:29:59作者:網(wǎng)絡
具體所處位置:
鄄城,位于東經(jīng)115°19′至115°43′,北緯35°22′至35°43′,北距首都北京510公里,東北至省會濟南184公里,南到行署駐地菏澤38公里,鄄城縣總面積1042平方公里,南北37公里、東西32公里,占全省面積的0.67%。縣委、縣政府駐地是古泉街道。
涓城位于陜西咸陽市區(qū)東半部,是一個縣級行政區(qū)。
涓城區(qū)東西長約26.73公里,南北寬17.92公里,全區(qū)總面積272平方公里,耕地23萬畝,轄10辦,41個社區(qū)居委會和130個行政村,總人口44萬,其中非農(nóng)業(yè)人口29萬,農(nóng)業(yè)人口15萬,屬典型的城郊型縣區(qū)。
擴展資料:
1,地形
鄄城屬黃河沖積平原,百里沃野,河流縱橫。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土質分布為“南沙、中壤、北粘”。?
2,氣候
鄄城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年均無霜期207天,年均濕度73%,空氣質量指數(shù)93。年降量589.2毫米。年平均氣溫13.5度。平均日照時數(shù)2534.3小時,平均風速3.5米/秒。?
自然資源:
1,土地資源
截至2006年,鄄城耕地98萬畝,未利用土地和可復墾的土地3萬畝。?
2,礦產(chǎn)資源
截至2012年,鄄城探明的煤炭面積330平方公里,儲藏量42.9億噸,已列入國家開采計劃。鄄城距新開采的巨野煤田38公里,距兗州、鄒縣煤礦110公里。
3,淡水資源
截至2006年,鄄城地下淺層淡水總儲量18.33億立方米,屬全國一類豐水區(qū)。鄄城雷澤湖水庫占地4210畝,總庫容1050萬立方米。?
4,林業(yè)資源
鄄城土地肥沃,土質松散,地下水豐富,適應樹木的生長。截至2012年,有林地40萬畝,林木覆蓋率37%,木材積蓄量180萬立方米,年可采伐木材30萬立方米,剩余枝杈條及各種下腳料35萬立方米 。?
5,畜牧業(yè)資源
鄄城是全國魯西黃牛和中國斗雞保種基地,是全國小尾寒羊育種基地。魯西黃牛和小尾寒羊均以肉嫩皮優(yōu)而享譽國內(nèi)外。2004年鄄城縣儲養(yǎng)量牛48013頭,羊906329只,豬314440頭,雞3711430只。?
6,中藥材資源
截至2012年,鄄城縣種植中藥材4.5萬畝,同時周邊縣區(qū)的牡丹、芍藥、板藍根種植面積達20萬畝,發(fā)展中藥材深加工有得天獨厚的條件。?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鄄城縣
涓城正確的叫法為:鄄 [juàn] 城 ,在中國的山東省。
具體位置:
鄄城,位于東經(jīng)115°19′至115°43′,北緯35°22′至35°43′,北距首都北京510公里,東北至省會濟南184公里,南到行署駐地菏澤38公里,鄄城縣總面積1042平方公里,南北37公里、東西32公里,占全省面積的0.67%。縣委、縣政府駐地是古泉街道。
截至2012年,鄄城縣總面積1032平方公里。下轄2個街道、12個鎮(zhèn)、3個鄉(xiāng),2個省級文明新村(即引馬鎮(zhèn)大黃莊村、鳳凰鎮(zhèn)花李莊村),1個省級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2個工業(yè)園區(qū),440個行政村(社區(qū))。2012年末鄄城縣總人口80.93萬人。
鄄城是國家級生態(tài)示范區(qū),全國糧食生產(chǎn)基地縣,全國平原綠化先進縣,全國魯西黃牛和中國斗雞保種基地,古代軍事家、一代兵師孫臏的故里,是山東省首批20個省管縣之一,是被國家民政部命名的“千年古縣”。
擴展資料:
鄄城的歷史文化:
鄄城歷史悠久,是中華民族的發(fā)祥地之一,素有“古鄄”之稱。鄄城人杰地靈、物華天寶、人文薈萃,人類遠古先祖華胥、伏羲、女媧、顓頊、堯、舜曾長期生活在這片土地上,名勝古跡遍布,旅游資源極為豐富。
據(jù)《史記》記載:“舜耕歷山,漁雷澤、陶河濱”,因此鄄城又是著名的堯舜之鄉(xiāng)。公元前685年至公元前643年,齊桓公先后六次在鄄城與各路諸侯會盟。公元前632年,這里發(fā)生了著名的晉楚“城濮之戰(zhàn)”。
東漢末年,曹操任兗州牧,在鄄城屯兵四十萬,并以鄄城為根據(jù)地完成了統(tǒng)一中原大業(yè)。黃初二年,封曹植為“鄄城王”,即“陳王”。因此鄄城又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鄄城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