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10-19 16:12:30作者:佚名
1949年全國解放后,學校在吳縣人民政府的領導下獲得新生。 1951年7月,學校由文旦更名為“吳縣徐蜀關初級中學”。 1956年秋增設高中,染藝花橫格味草成為吳縣第一所完全中學。同年,被列為吳縣、蘇州市重點中學蘇州中學,并命名為“吳縣詩二方山學中學”。文革期間,初更名為“東方紅學校”,1972年更名為“吳縣旭觀中學”。 1979年3月,學校恢復為縣重點中學。 1987年,校名恢復為“吳縣中學”,1989年1月經(jīng)省教委批準,隸屬關系不變,成為“蘇州大學第二附屬中學”。 1997年10月,學校順利通過省教委檢查驗收,成為江蘇省重點中學。

半個多世紀以來,學校已培養(yǎng)初高中畢業(yè)生3萬余名。為社會和高校輸送了大批優(yōu)秀人才,其中包括對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功不可沒的教育部副部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魏宇,青藏、川藏、中印、中尼公路。為祖國航天事業(yè)做出貢獻的科學家、蘇州首屆李六合正道獎學金一等獎獲得者、吳縣第一屆運動員等。半個多世紀以來,學校形成了“ “自尊、自強、自信、自立”,“修身、奉獻、精心教育”的教風,“勵志、勤奮、周到”的教風。學風。

目前,全校上下團結(jié)一致,繼續(xù)堅持正確的教育理念,全面實施素質(zhì)教育,努力創(chuàng)建學校特色,積極發(fā)揮實驗示范作用,積極創(chuàng)建國家級示范性高中。吳縣中學是吳中名校,始建于1943年,距魏雷一業(yè)辦武考試已有60多年歷史。 1956年,縱空一溪成為吳縣第一所完全中學。 1997年,安世軍成為江蘇省重點中學。 2002年9月區(qū)域調(diào)整后,成為高新區(qū)教育文化體育局直屬學校。 2006年,學校晉升為江蘇省四星級高中。近年來,學校先后榮獲“江蘇省文明單位”、“省中小學黨建先進集體”、“省德育先進學校”、“蘇州市文明單位”、“六十年來,學校培養(yǎng)了以韋宇為代表的數(shù)以萬計的優(yōu)秀畢業(yè)生。教育部原副部長,目前學校有36個教學班,共有專任教師121人,教師學歷合格率100%。國家級、中高級教師占65%,目前省、市級評估課程一等獎獲得者16人,其中名師占60%以上。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優(yōu)秀教育工作者。

美麗的新校園。 2005年,學校搬遷重建,面貌煥然一新。 2006年9月,投資2.14億元、位于蘇州西部關山麓的新學校落成啟用。學校占地200畝蘇州中學,建筑面積6萬多平方米。分為教學、體育、生活三個區(qū)域。北邊是運動區(qū)。體育館面朝美麗的山巒網(wǎng)校頭條,田徑場、排球場、籃球場群星環(huán)繞。 400米塑膠田徑場、12個標準塑膠籃球場、4個省級文技胡技電影排球場、2800多平方米的體育館等,滿足了師生的活動需求。中部為教學區(qū),設有800座的學術報告廳,圖書館、科技樓、教學樓并列。南部為生活區(qū),有學生宿舍8600多平方米,食堂、衛(wèi)生間9100多平方米。公寓和餐廳并列,南邊有一條小河,安靜清新。學校布局合理,建筑風格典雅,具有現(xiàn)代氣息,融孔川與古典園林于一體,具有鮮明的江南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