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10-02 11:57:05作者:佚名
金龜子屬于無脊椎動物,歸類于昆蟲綱,鞘翅目,金龜子科。龜子是鞘翅目、金龜子科的一種,屬于雜食性害蟲。它不僅會危害梨、桃、李、葡萄、蘋果、柑橘等水果,還會損害柳、桑、樟、女貞等樹木。常見的金龜子種類包括銅綠金龜子、朝鮮黑金龜子、茶色金龜子、暗黑金龜子等。金龜子科在鞘翅目中是一個龐大的科,包含眾多種類。成蟲外形通常呈橢圓形或近似圓形,觸角構造像鰓,由九到十一節(jié)構成,每一節(jié)都可以獨立活動。身體外殼非常堅固貝語網(wǎng)校,表面平整,常常帶有金屬般的光澤。前面的一對翅膀很硬,后面的一對則是薄薄的膜狀結構,它們大多在晚上出來活動金龜子訓練營,并且對光線有反應。部分種類在受到驚嚇時會模仿死亡,立刻掉到地上裝死的樣子。雄性個體普遍比雌性大,它們會損害植物的葉子、花朵、嫩芽以及果實等地上部分。在夏天進行交配并產卵,卵一般被產在靠近樹根的土里。這種幼小生物通體雪白,身體形態(tài)常是弧形蜷縮如馬蹄狀,背部布滿橫向紋路,尾部生有尖銳的毛刺,通常在土壤中生存,人們常稱它為“蠐螬”。它專門啃食植物的根系、塊莖或剛出土的嫩芽等地下組織,是導致地下部分受損的關鍵害蟲種類。成熟階段的幼蟲會在地下構建繭室完成蛻變過程。這種昆蟲的發(fā)育過程屬于完全變態(tài)類型。全球大概有三萬多種,國內大約有一千三百種,普遍存在黑瑪絨金龜(Maladeraorientalis)、東北大黑鰓角(Holotrichiadiomphalia)、銅綠麗金龜(Anomalacorpulenta),以及白天活躍的銅羅花金(Rhomborrhinajaponica),它們會損害大豆、花生、甜菜、小麥、粟、薯類等農作物。
成蟲啃咬葉片會形成網(wǎng)狀破洞和缺口,情況嚴重時葉片僅剩主脈部分,成群聚集時危害更為明顯。它們通常在黃昏至晚上十點期間啃食最為活躍。
2.形態(tài)特征
銅綠金龜子成蟲體長在18到21毫米之間,寬度為8到10毫米。蟲體背面呈現(xiàn)銅綠色,并且具有光澤,前胸背板的兩側部分是黃色的。鞘翅帶有栗色的反光,并且有三條縱向的突起紋路。雄性金龜子的腹面是深棕褐色的,而雌性金龜子的腹面則是淡黃褐色的。它的卵是圓形的,顏色為乳白色。幼蟲被稱為蠐糟,是乳白色的,身體比較肥胖,并且會向腹面彎曲成“C”的形狀,擁有三對胸足,頭部部分是褐色的。
朝鮮黑金龜子成蟲體長在20到25毫米之間,寬度為8到11毫米。這種昆蟲呈現(xiàn)黑褐色,表面光滑,鞘翅也是黑褐色的。兩片鞘翅在會合的地方形成一條縱向的凸起,每片鞘翅上都有三條縱向的凸起線。雄性昆蟲的腹部末端中間部分有一個凹陷,前方有一道比較深的橫向溝壑;而雌性昆蟲的腹部中間部分則是凸起的,橫向溝壑并不明顯。
暗黑金龜子的成蟲體長在18到22毫米之間,寬度為8到9毫米,呈現(xiàn)暗黑褐色且表面沒有光澤。它的鞘翅上有三條縱向的凸起線條。翅膀表面和腹部覆蓋著細小的藍灰色絨毛,鞘翅上還有四條不太清晰的縱向線條。
茶色金龜子的成蟲,體長大約10毫米,寬度在4到5毫米之間。它的體表呈現(xiàn)茶褐色,并且覆蓋著許多黃褐色的短毛。它的鞘翅上,有四條不太清晰的縱向條紋。
3.發(fā)生規(guī)律
銅綠金龜子一年只繁衍一次。它的幼蟲在地下度過冬天。第二年五月開頭,成蟲開始出現(xiàn),到了五月末數(shù)量最多。傍晚時分,這些成蟲會爬到樹木上活動金龜子訓練營,半夜之后就慢慢離開,躲到草叢里或者松軟的土層中,并在地下產卵。成蟲喜歡聚集在一起,遇到震動時會假裝死亡,而且有趨光的本能,在又熱又悶、沒有風的夜晚危害最為嚴重。
暗黑金龜子每年只繁衍一代,幼蟲和成蟲都在土里度過冬天。第二年四月,成蟲開始從土里鉆出來,到了四月底會迎來第一個集中出土期,六月底則是集中出土的頂點。這種甲蟲的活動方式和造成的危害,跟銅綠金龜子是一樣的。
茶色金龜子每年發(fā)生兩代,幼蟲在土壤中度過冬季。第一批成蟲于五月初始現(xiàn),六月份上中旬是它們危害最嚴重的時期。第二批成蟲出現(xiàn)在七月,八月份上中旬達到危害高峰。成蟲沒有明顯的趨光行為,也不容易發(fā)生假死現(xiàn)象,白天也能看到它們少量活動危害。
4.防治方法
借助休眠特性,在夜間樹下鋪設塑料布,搖晃樹木進行捕捉。具備條件時,能夠使用黑色光源進行誘捕。
在黃昏之后實施藥物控制,可以使用90%敵百蟲兌水稀釋800倍,或者采用40%樂果兌水稀釋800倍進行噴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