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10-16 15:23:42作者:佚名
今年9月,北京市朝陽區(qū)的石先生竭盡全力,使女兒得以進入一家幼小銜接機構,終止了公立幼兒園的大班學習,啟動了一年的幼小銜接教育計劃。與此同時,在北京市西城區(qū),楊清正為上中班的孩子了解周邊幼小銜接課程的信息。她咨詢了眾多鄰居和專業(yè)人士,關于是否參加幼小銜接,這個問題依舊讓她感到十分困惑。
教育部最近公布了《關于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文件,里面提到要整治提前教授小學知識等五個問題。不過,教育系統(tǒng)的強力干預,無法消除家長們的擔憂。形形色色的緣由,使得剛感受到教育壓力的父母們迫切想要讓孩子參與幼小銜接,但部分家長和學者指出,人生的重要轉變并非僅靠提前學習拼音和數字就能完成。
家長初嘗教育焦慮:我是誰,我在哪兒,我該怎么辦?
“你有沒有琢磨過孩子上小學的準備?”幼兒園接孩子時,楊清被女兒同班一位家長這番話弄得措手不及。
此刻就謀劃?這都幼兒園中班才剛開始啊,明年入學也是遙遠的事呢?楊清的女兒年紀剛滿四歲,目前在北京某公立幼兒園就讀中班。她覺得孩子還只是初步學會表達意愿,多數事情還得依靠父母照料,能基本照顧好自己就覺得很幸運,這么小就要開始考慮小學的事情了嗎?
我打聽到,許多中班家長正為此事操心呢。楊清馬上開始行動,幼兒園放學時特別留意那些散發(fā)傳單并贈送劣質小玩具的人。一聽說這是幼小銜接班,她就主動留下自己的聯(lián)系信息,并且拿了一張傳單。加入培訓機構的微信群后,她發(fā)現(xiàn)本該是大班家長專屬的群,里面卻有幾個和她一樣提前加入的中班家長。
現(xiàn)在,楊清已經對家周邊的學前準備班情形相當熟悉,不過她又開始犯難了。從孩子身體狀況、營養(yǎng)補充和人身安全角度來說,公立幼兒園明顯比民辦的學前準備班強很多。公立園的教師素質和校園環(huán)境更有保障,教學樓和室外運動場地更優(yōu)越,提供的餐食也更放心,只是學不到額外的知識技能。同其他班級對比,這個學前準備班級缺少室外活動場地,膳食供應的檔次難以確保,不過“每天上午都要上語文、數學和英語,知識學習方面能夠得到滿足”。
權衡利弊,楊清仍遲疑不決。
有相當一部分家長類似于楊清這種情況。前些日子,卓越巧問教育與亞洲幼教年會共同推出的《2018年中國幼小銜接調研白皮書》(簡稱為《白皮書》)表明,高達94%的受訪幼兒園及小學一年級家長都認為,從幼兒園過渡到小學的這段時期具有特別的意義。在這一點上,即便家長沒有給孩子報名幼小銜接班,或者孩子已經升入一年級,大約一半的人還是認為這個過渡期十分關鍵,分別有48%和47%的人這么看。此外中班開學寄語,超過一半的家長對孩子上小學這件事感到憂慮,家長們最擔心的分別是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占45%),以及難以融入小學的氛圍(占43%)。根據消息,這個調查的初始階段回收了超過兩千五百份問卷,參與者遍布全國十六個主要城市,其中包括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等地區(qū),后續(xù)研究則集中在一千名四歲到八歲孩子的家長身上。
李先生的家在河北省,他和楊清一樣,孩子也在上中班,當前社會輿論給家長帶來很大壓力,總說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大多數家長是在考慮孩子的成長和外界環(huán)境帶來的壓力,經過思考做出決定,有些人受到社會輿論影響很深,認為孩子必須學習知識起步網校,就報名參加幼小銜接班,還有些人非常希望孩子能擁有更無憂無慮的童年,因此選擇不參加這類輔導班。所以說所有的家長都是矛盾體。”
李先生能夠冷靜思考,然而,當他注意到自家社區(qū)里,眾多孩子都參加了時長不一的學前準備課程時,他的內心便產生了猶豫。
幼小銜接機構:販賣焦慮還是救命稻草?
現(xiàn)在,幼小銜接班仿佛成了家長緩解緊張心態(tài)的出口,一旦進入那里,就能放心不少。有人指出,制造焦慮是教育機構賺錢的秘訣,而這類銜接班,便成了這些機構從家長的錢包里掏出第一筆大錢的切入點。
石先生最近才決斷讓子女脫離原先的學前教育機構,轉而參與小學預備課程,這一探尋卻令他十分震驚。
我家旁邊有兩家規(guī)模較大的學前與小學銜接的機構,我到那里查看時,發(fā)現(xiàn)它們都人滿為患,這讓我立刻感到心急如焚。其中一家告訴我,需要排隊等候,只有等到有學員中途退出名額,才能有機會插入班級,但至今仍沒有任何消息傳來。
這兩個班級的年費用分別是5萬8千元和6萬元,收費標準相差不大。教學形式參照小學的安排,每日安排上午四節(jié)、下午三節(jié)課程,每節(jié)課持續(xù)四十分鐘。每個班級的學生人數維持在二十人左右,每日均會布置作業(yè),學生通常能在半小時內完成,并且家長需要檢查并確認作業(yè)情況,石先生向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的記者做了說明。
石先生注意到,他女兒所在幼兒園的大班里,選擇不參加幼小銜接課程的孩子不足三分之一,石先生對此感到滿意,覺得自己的決定非常明智,他承認自己原本也不希望孩子這么早接觸學習,但他的同事們表示,經歷過這種課程的孩子和沒經歷過的孩子差別很大,而且老師也更青睞提前學習過的學生
石先生女兒就讀的幼小銜接學校,2019年的名額現(xiàn)已全部錄滿,現(xiàn)已啟動2020年招生工作,學費也上調至8萬元,報名時還需要進行面試,他提醒親友們,盡早做出選擇并完成報名,以免像他一樣,錯過最佳時機。
根據《白皮書》中的資料,當前市場上多數幼小銜接課程的核心在于教授小學階段的基礎知識。在參與相關調查的家長群體里,有58%的人認為幼小銜接的關鍵是讓孩子提前掌握部分小學課程。相比之下,認為幼小銜接主要目的是提升孩子思維能力、語言能力、專注力以及良好生活常規(guī)等素養(yǎng)的家長,只占到了40%。
選擇是否參加幼小銜接課程,在小學階段究竟會產生哪些不同?中國青年報· 中青在線的記者訪問了眾多小學教育工作者,他們指出,提前接觸知識確實能讓學生在認知和自信方面獲得一定優(yōu)勢,然而隨著年級的提升,所有學生最終會趨于相同的學習層次,部分參加過幼小銜接的孩子,由于已經學習過相關內容,反而可能在學習時不夠專注。
歐老師擔任一年級數學教學和班主任工作,她注意到家長在談論孩子學習時,經常表達擔憂之情。在幼小銜接階段或入學前接受輔導的孩子,基礎通常比較扎實,在課堂上表現(xiàn)出較強的自信心。然而到了四年級,學習更側重于思維和理解能力,之前是否參加過相關培訓影響逐漸減小。歐老師表示,學校其實希望所有學生都處于同一發(fā)展水平上。
北方某大城市小學二年級英語楊老師談到幼小銜接問題,認為有一定價值。部分孩子之前接觸過英語,學習進度快,自信心較高。但并非提前學習就能保證成績優(yōu)異。老師通常從基礎開始教學,學生成績好壞與是否提前學習沒有必然關聯(lián)。許多從未接觸過英語的學生,在質量調研中同樣取得良好表現(xiàn)。
“教育沒有起跑線”
許多家長覺得,讓孩子盡早接觸學問,是為了維護他們。從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邁向有組織有要求的學校階段,對孩子們而言是發(fā)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而學前與小學的過渡,被家長們看作是幫助他們規(guī)避成長煩惱的途徑。但事實是,比他人先學或學得更多,就一定能領先嗎?
北京某公立幼兒園園長談到,教育工作的開展和管理息息相關,管理者對教學內容的理解程度對整體教育影響深遠。過去幾年,幼小銜接班曾給該園帶來不少麻煩,不過近些年,借助幼兒園自身的宣傳以及邀請專家為家長舉辦講座等方式中班開學寄語,目前這種困擾已經基本消除。
教育不分先后。北京立城苑小金星幼兒園園長董婷向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談道,她同事們的孩子,凡是從事幼教工作的,沒有一個人參加學前班,都是在幼兒園完成大班學習,然后直接進入一年級,這個銜接階段適應得相當順利。
董婷表示幼兒園著重塑造優(yōu)良的學習態(tài)度與生活作風,端正的作風能帶來長遠的裨益。當前存在一種現(xiàn)象被稱為“三年級現(xiàn)象”。表現(xiàn)是那些提前學習的學生在一二年級時成績斐然,但到了三年級成績會突然跌落。倘若是我的話,會選擇讓孩子繼續(xù)在幼兒園就讀。
董婷接著說明,現(xiàn)在幼兒園和小學之間確實有些許脫節(jié),但這種脫節(jié)并非學校造成,而是外部因素導致,假如市場上沒有幼小銜接班,一年級就能順利和幼兒園對接,對于幼兒園而言,要主動和小學對接,首要任務是行為規(guī)范的對接,其次是生活能力的對接,再者是引導孩子掌握基本的學習方法。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兒童心理發(fā)展與心理專家李忠忱日前公開談到,孩子進入小學,是人生發(fā)展的一個重要階段,一個關鍵節(jié)點。進入學校前,準備工作并非只是掌握一些簡單的加減法運算,也不是認識少量的漢字和拼音符號。而是要打好進入校園的基礎。
需要培養(yǎng)孩子對新鮮事物的探究欲。父母要調整心態(tài),客觀觀察孩子的表現(xiàn),切勿將自己的期望強加給他們。停止與人比較,關注孩子自身的特質,每個孩子都有獨特的閃光點。這是董婷的觀點。(根據受訪者意愿,文中家長和老師均使用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