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10-08 17:08:51作者:佚名
《論語》屬于儒家重要典籍,記錄了孔夫子及其門徒的言行與觀念,里面包含諸多人生哲理。《論語》有很多著名語句,一直被人們廣泛傳布。現(xiàn)在列出《論語》中的100句經(jīng)典語句,并加以解讀:
1.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此言載于《論語·學而篇》,指明了鉆研并時常回顧,難道不算是件值得愉悅的事么?它著重闡述了研習的必要性,同時闡明治學需刻苦不懈論語經(jīng)典名句100句,貴在持之以恒。
2.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衿渖普叨鴱闹洳簧普叨闹?/p>
該引言源自《論語·述而篇》,其主旨在于闡述同行三人必有可取之處。應當效仿其長處,借鑒其短處。此言啟示我們治學需保持謙遜,善于借鑒他人之長。
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此語源自《論語·衛(wèi)靈公篇》,其主旨在于,凡自己不樂意之事,切莫強加于他人身上,務必體諒他人感受,體現(xiàn)對人的尊重。
4. 仁者愛人。
此語源自《論語·顏淵篇》論語經(jīng)典名句100句留學之路,旨在闡述仁者對他人懷有慈愛之心。此言是孔子仁愛觀念的基石,著重突顯了仁愛的關鍵作用。
5. 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此語源自《論語·為政篇》,闡述了才智出眾者不會困惑,德行高尚者不會煩憂,膽識過人者不會恐懼。它凝練了孔子關于理想人格的三個核心特質(zhì)。
6. 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此言源自《論語·述而篇》,表明君子以道義為標準,小人以私利為依據(jù)。它凸顯了君子與小人的不同之處。
7.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這句話源自《論語·雍也篇》,說明一個人若想成就自我,也需扶持他人成就;若求獲得成功,也需助人獲得成功。它倡導將心比心,鼓勵樂于助人。
8.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此語源自《論語·述而篇》,表明君子氣度恢宏,小人則心胸局促。它著重闡述了君子與小人在性情上的顯著差異。
孔子說:人到了三十歲,應當能夠自立,四十歲則不會迷惑,五十歲能夠認識并接受天命,六十歲能聽從別人的意見,七十歲則能隨心所欲,卻又不超出規(guī)矩。
此語源自《論語·為政篇》,為孔子對人生歷程的見解。它昭示著人生須持續(xù)奮進,須不斷進步。
10. 君子不器。
此語源自《論語·衛(wèi)靈公篇》,表明君子并非只專注于某一特定行業(yè)。它著重指出君子應當全面成長,需具備多樣能力。
這些出自《論語》的百條經(jīng)典引言,附有相應的解讀分析,其中包含了諸多深刻的人生哲理,非常值得我們深入學習和反復琢磨。